![]()
近年来,不规范、滥用抗菌药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引发全球关注,而畜禽养殖中的抗生素使用更是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无抗养殖”概念也营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无抗养殖“?
“无抗养殖”成为养殖业新蓝海
“毒鸡蛋”中药物残留超标
日本半数鸡肉含耐药菌
未来人类将面临无抗菌药可用
……
近年来,因抗菌药使用不当引发的药残和耐药问题层出不穷。
经过朋友圈和网络对抗生素危害的“发酵”,消费者对于抗菌药的第一反应都是——
![]()
随着消费端对于肉食品中抗菌药残留的关注度日益升高,众多养殖企业开始挖掘“无抗畜禽产品”市场蓝海。
商家标榜的“无抗奶”“无抗鸡蛋”“无抗肉”……
各类无抗农产品不断涌现,而大都以“绝不添加任何抗生素”“0抗生素”为卖点。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无抗养殖?
原文中此处为投票,暂不支持采集
那么,“无抗养殖”的国家标准是什么?
没有!
呃,那其他国家遵循的“国际标准”呢?
也没有!
新禽况小编查阅农业农村部、以及世卫组织等官网相关公告,均未查到出现“无抗养殖”相关字眼的文件。
什么?那这个词竟是媒体、商家、网友“杜撰”来的?!
ka
稍安勿躁,“无抗养殖”也并非毫无根据,最初来源或许是国内外对于饲料中抗菌药的有关规定。
“无抗养殖”尚无国标,近期目标是“减抗”
抗菌药在养殖业中主要用于防治动物疾病和促进生长。
目前我国批准用于养殖业的兽用抗菌药主要分为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两大类。
其中抗生素主要品种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8类,共56个品种;合成抗菌药主要品种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共3类,共45个品种。其中目前仍旧允许添加到商品饲料中长期使用的促生长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有11个产品。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部相继出台针对规范使用抗菌药的相关政策:
全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2015-2019年)
鼓励养殖户选择未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推行科学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推进健康养殖。
各地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兽用抗菌药替代药物的研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新兽药研发,提高评审效率,加强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储备,及时将证明安全有效的产品纳入允许使用范围,鼓励推广使用,从源头上降低兽药残留水平。
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
重点任务就是实施“退出行动”,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开展促生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促生长用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其他兽用抗菌药物开展风险评估,加快淘汰风险隐患品种,或形成保留、管控意见。
看到重点了么?
鼓励 逐步退出
促生长用 抗菌药物
降低 药残
也就是说,我国的“无抗”,针对的是部分抗菌药、或在特定情况下(促生长用)抗菌药的使用。
而近期最后的目标是:“产好药”“少用药”“用好药”,努力实现“用药减量、产品安全”。
![]()
国际趋势——减抗禁抗
无独有偶,国际上目前对于抗菌药的限制,也主要集中在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预防和促生长抗菌药。
其实,在养殖业中禁用抗菌药的行动最初是从欧洲开始的。瑞典最早于1986年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菌药,丹麦紧随其后于1994年也出台相应政策。此后,欧盟很多国家逐步感受到来自消费端的压力。2016年1月,欧盟开始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菌药。
WHO也不断呼吁,减少食用动物中各种重点抗菌药的使用,禁止对未发病的动物使用促生长和预防性抗菌药。除非是在同群中诊断出了发病个体,否则不允许对健康动物使用抗菌药。
![]()
也就是说,目前所提倡的“无抗养殖”,有几层意思:
一是指“无抗饲料养殖”,这是目前国内外正在逐步推行的养殖模式。
更深一层是指从种源选择、环境控制、养殖过程到最终的产品都实现绝对无抗养殖。
那么,绝对的无抗养殖能否实现?
无抗饲料养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在实现无抗养殖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哪些难点,又该如何解决?
……
欢迎继续关注新禽况“家禽无抗养殖”专题,后续分析报道。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养殖大国,同样,也是兽用抗菌药使用大国。据行业调查初步统计,2016年度,全国兽用抗菌药(含抗生素)原料药产量为5.47万吨,销量为5.04万吨。
且不论这么庞大的使用量要突然全面禁用的难度之大,抗菌药本身也有两面性。
虽然不规范的用药会引起药残超标、细菌耐药等现象的出现,但抗菌药的出现和使用堪称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对保障人类健康、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功不可没,而对人畜共患病的控制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类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几率。
相对于彻底舍弃它,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